• 增托位、减负担、保安全、促发展 山东创新普惠育幼服务体系
    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日前,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志刚介绍,山东锚定“幼有所育”总目标,从扩大覆盖、完善保障、提升质量等方面入手,创新普惠育幼服务体系,以“教育所能”更好服务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山东明确了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的四个重点:一是在扩容托幼融合“增托位”方面,鼓励所有具备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基础上,坚持应招尽招的原则,广泛开设托班,争取到2025年底,提供托位10万个左右。二是在突出惠民利民“减负担”方面,要求所有普惠园开设的托班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按普惠性价格收费。
    2025-02-23
  • 江苏着力破解科技成果“不敢转”明确19种可认定为“尽职免责”的情形
    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近日,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三部门印发《关于在全省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的通知》,发布《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工作指引(试行)》,明确19种情形可认定为“尽职免责”,力求破解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不敢转”的问题。
    2025-02-17
  • 河北:实施省属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贯通培养模式改革
    2024年,河北省率先开展省属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贯通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为全省县(市、区)及以下行政区域培养研究生层次中学教师,探索省属公费师范生培养新路子。河北明确,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并享受生活费补助,相关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优秀者还可享受国家奖学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综合考虑教育教学需求、人口发展变化等因素,精准测算、按需设岗,编制部门预留编制。省级有关部门确定每年本科招生与研究生推免指标,按岗定员、以人配岗,确保公费师范生毕业入职后有岗有编、人岗相适。
    2025-01-23
  • 江西赣州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升职教服务经济发展能力——“职教引擎”为区域发展加注动能
    1.铺好职业教育发展“快车道”。2024年9月,赣州市龙南中等专业学校搬进了新校区。在龙南市4.2亿元的投资下,学校的教学、生活条件都“上了档次”。赣州将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年度市提高民生品质行动统筹推进,铺好职业教育发展“快车道”。“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8.8亿元,新(扩)建职业院校31所,新(扩)建校舍面积178万平方米;以划拨方式供应职业教育用地1862亩,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应职业教育用地835亩。2018年起,设立市级职教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列支2000万元,改善职教办学条件、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2.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近5年来,赣州农业学校学生毕业后投身“三农”战线人数逐年攀升,学校培养“三农”人才达2万人,实现县、乡
    2025-01-15
  •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1.山东:创新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在强化乡村教师队伍、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自2019年以来,山东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实施艰苦偏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成乡村教师周转宿舍3万余套,创新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高级职称晋升制度,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提升。2.甘肃:以“四个紧扣”塑造高质量教师。据统计,2024年甘肃投入教师培训经费1.59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12亿元、省级教师培训经费0.47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院校教师和校(园)长4万余人次,有力地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3.天津:探索津派教育家的发展之路。
    2025-01-13
  • 暖心举措为地震灾区师生纾困解难
    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帮助受灾致困学生渡过难关,全国多地多校纷纷发布紧急通知,开展受灾学生关心、摸排和应急资助工作,做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暖心资助。……地震发生后,西北师范大学立即启动学生临时困难补助救济程序,截至1月7日19时,西北师大已为30名日喀则籍学生每人发放了1000元的临时困难资助资金。据悉,地震发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均已第一时间启动受灾学生摸排和受灾专项资助工作。
    2025-01-09
  • 科教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深圳大学推动“双百行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2023年7月,深圳大学响应广东省教育部门号召,结对陆丰市和海丰县开展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深圳大学通过多元化举措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深圳大学组织23支支教队伍,近300名师生深入陆丰17所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覆盖学生1500多人。在基础教育帮扶方面,2024年以来,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举办了7场大型教师培训,投入近200万元,培训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骨干班主任、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等2100多名,并组织40名教研员及骨干教师赴佛山交流,协助当地教育部门调研并指导“三个课堂”应用实践。这种“造血式”帮扶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025-01-03
  • 云南:加强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
    云南提出,按照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开展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工作……中小学校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非营利原则,学校和教师在为学生服务、代办有关事项的过程中按照实际费用与学生据实结算,不得获取任何经济利益,严禁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确有折扣的,须全额返还学生。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清单之外学校一律不得向学生或学生家长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除按规定向学生收取伙食费、课后服务费、教辅资料费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云南强调,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和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各地要指导中小学校严格落实收费公示制度。云南提出,各地要指导中小学校遵循“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原则,由学校财务
    2025-01-03
  • 科技成果何妨“先尝后买”
    2024年11月初,《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试行)》发布,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天津市天安博瑞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了“多运动目标跟踪方法”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企业可以在免费使用专利1年后,根据使用情况再付费转化。这成为天津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案例。……对于高校院所来说,专利成果通过这一方式走进企业,有保险产品作保障,不必担心无法获得专利许可费用;高校院所推动专利走进企业,促进专利成果转化,也将极大增强科研人员研发新成果的信心和动力。“先使用后付费”最终实现的是创新链共赢。……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推动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还需要持续探索,营造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北京市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和工作
    2024-12-31
  • 海南4年投9.38亿为中小学装空调 实现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基本全覆盖
    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拥有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海南持续推进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配置工作,截至目前,海南新增完成694所学校2.35万间教室(功能室)空调配置、相应的线路改造和电力扩容,实现了全省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基本全覆盖。据了解,海南从2020年实施高考考场空调配置项目开始,先后3次将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配置列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9.38亿元,惠及中小学生超过70万人。此外,为解决教室空调配置后用电等问题,从2024年起,海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再提高130元。
    2024-12-24
  • 上海交大建师生创新创业聚集地,跑好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两个“一公里”——创新动能在“大零号湾...
    1.从0到1再到100:解开科技成果转化“细绳子”。2021年,上海交大由校领导挂帅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统筹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工作。此后两年,该校先后出台涵盖组织、管理、激励、服务、保障的“1+5+20”相关政策体系,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四梁八柱”。同时,建立起“一门式”数字化行政审批系统,打造“首问制”技转专员队伍,从制度、技术、团队多个层面全方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2.高校、政府和企业:跑好最先最后两个“一公里”。据统计,近5年来,闵行区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近10%,大部分投入集中在“大零号湾”区域。3.过去、现在与未来:致力培养战略型科技领军人才。截至目前,该校技术转移硕士项目已累计招生350余名,平均年龄36岁,平均工作年限13年,
    2024-12-24
  • 吉林按下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加速键”
    为解决科技成果不愿转问题,吉林省将全面铺开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赋予科研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更大自主权,推行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为解决科技成果不敢转问题,吉林省将允许科研单位正职领导依规探索开展科技成果持股改革,允许科研单位将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区别于一般性国有资产进行单列管理,确保不造成重大违法违纪和国有资产损失。为解决科技成果不好转问题,吉林省将全面推动“先使用后付费”“差异化赋权”“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转化模式的实践,赋能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好承接和转化成果。
    2024-12-24
  • 广西:让科技成果转化走好“最先一公里”
    1.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广西近期出台了进一步推进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由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及社会资本等共同出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类基金,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广西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单只基金募集资金总额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广西财政出资到直接开展股权投资的转化基金,或转化基金下设子基金的比例原则上最高可以达到基金总额的50%,广西本级与市县财政性资金在转化基金中的共同出资比例合计原则上不超过70%。2.实现科技与金融良性循环。“此次对接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建元表示
    2024-12-23
  • 广东拟禁止中小学设置校园商超
    广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校园商超规范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提出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校园商超,已经设置的,要逐步退出。寄宿制中小学可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征求家委会和学生代表意见后,经学校领导班子、校代会或教代会等方式集体讨论后决定。
    2024-12-19
  • 江西多链融合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创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江西高校成果转化的氛围日益浓厚,效果不断显现:2024年1—10月高校共登记技术合同1914项,合同成交金额8.37亿元,登记数同比增长75.60%,登记金额同比增长59.73%。1.科研做在“生产线”——服务产业,紧盯企业发展所需。目前,依靠江风益团队的核心技术,江西已孵化出上、中、下游企业19家,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每年带动下游应用产值超200亿元。2.“松绑”松到“节骨眼”——制度创新,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江西在南昌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通过实施产权激励,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动力,督促试点高校加快制定出台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赋权科技成果转化的免责机制。3.服务做到“全链条”——直击痛点,让“陈果
    2024-12-18
  • 构建起畅通无阻的教育科技人才“传动链”
    1.教育合作促进区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教育方面,澳门2024年教育预算开支为141.3亿澳元;为打造澳门高标准教育体系,《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21—2030)》《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等相继施行。2.科创合作赋能多元产业。“人才、技术和模式三大科技创新重要因素齐聚,才能在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跨界合作上争取更大突破,落地更多、更丰富、更务实的合作成果,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澳门大学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洋说。时下,在33.3平方公里的澳门已崛起10所高等院校和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12-18
  • 让优质教育资源润泽雪域高原——江苏全方位全省域支援青海教育
    1.援青是使命更是责任。2024年3月20日,果洛海东中学建设项目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开工,计划至2026年,实现项目总投资约5.08亿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5亿元,学校共设置3000个学位,60个教学班。2.“传帮带培”组团扶助结硕果.3.改善教育基础设施.2024年3月20日,果洛海东中学建设项目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碾伯镇开工,计划至2026年,实现项目总投资约5.08亿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1.5亿元,学校共设置3000个学位,60个教学班。?近3年来,江苏省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57亿元,实施120余个教育项目,助力受援地区将“家门口的学校”越办越好。
    2024-12-17
  • 浙江开展“浙教助企”行动 科技成果可“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
    日前,浙江发布“浙教助企”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推动高校服务企业3万家次以上,高校专利成果向企业转化1万项以上,每年职业教育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在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科咨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计划,浙江将推动高校与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每年联合申报一批研发计划项目。……高校按照“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方式把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探索推动限时转化,对满两年且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纳入“先用后转”实施清单。
    2024-12-14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6% 山西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记者10日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得上述消息。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介绍,山西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五年来,建设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286所;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100所;通过高校托管、示范中学帮扶等方式,支持每个县重点办优办强一所公办优质高中,将县中打造成为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4-12-10
  • 黑龙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近年来,黑龙江着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义务教育挖潜扩容优质学位12.1万个,对上争取中小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取暖费补助增加3.9亿元,取得历史突破,本硕博招生计划总量创历史新高。省教育厅厅长陈延良介绍,黑龙江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国率先启动地方高校“101计划”,高校A类学科达到30个、居全国第一方阵。省属本科高校调整专业比例近30%、提前一年完成国家20%的目标,理工农医类专业占比55%,服务“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专业占比74%。职业院校调整专业点204个、新增国控布点专业数居全国第8位。黑龙江还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全国首批试点建设高等研究院,获批建设2个国家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