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搜: 教育经费统计 学生补助 政策 审计整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 策  >  政策法规  >  财务管理  >  项目管理 > 正文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完成情况的报告
文号:教财〔2007〕26号政策层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发布机构: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 |
发布日期:2008-04-25

国务院:

  为扶持西部地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目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自2004年起实施。4年来,在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攻坚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已圆满完成。2007年11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攻坚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攻坚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已如期实现

  (一)西部地区整体上实现了“两基”。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比2003年初的77%提高了21个百分点,超出计划目标(85%)13个百分点;西部各省(区、市)初中毛入学率均超过计划提出的90%;西部地区到2007年底累计可扫除600多万文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西部地区整体实现“两基”后,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将达到99%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下,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西部各省份均实现了各自的攻坚目标。到2007年底,按照“两基”攻坚责任书的要求,西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各自的“两基”攻坚目标。经相关省级政府自检后申请,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陕西、广西、内蒙古、重庆4省(区、市)的“两基”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认定,陈至立国务委员分别向这些省份颁发了实现“两基”的纪念牌。

  (三)410个攻坚县中,368个实现“两基”,42个实现“普六”。到2007年底,西部地区410个攻坚县中,368个通过了省级政府的“两基”检查验收并经国家教育督导团审查认定。其余42个最困难的县也按“攻坚计划”要求,达到了“普六”标准。这些县分布在西藏(11个)、云南(9个)、青海(9个)、甘肃(8个)和四川(5个)5个省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教育基础非常薄弱。这42个县将于2008-2010年实现“两基”。

  二、“攻坚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

  (一)新建、改扩建一大批寄宿制学校,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孩子“进得来”的问题。“攻坚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寄宿制工程”)。此项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中央共投入专项资金100亿元(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各安排50亿),2004年至2006年下达90亿元,2007年下达10亿元“以奖代补”资金。工程共覆盖中西部地区953个县,已新建、改扩建7651所项目学校。按照“攻坚计划”要求,工程建设以农村初中为主,已建成农村初中5113所,占建成学校总数的66.8%;工程重点支持410个攻坚县和其他地区的贫困县、革命老区县、人口较少民族县,其中贫困县占项目县总数的27.8%,革命老区县占47.8%;工程项目重点布局在县城周边和人口较多的大乡镇,此类地区共安排项目学校4184所,占项目学校总数的54.7%;工程同时兼顾了高海拔地区和边远地区,已建成项目学校中,包括3000米以上学校495所,边境海岛地区学校486所。

  “寄宿制工程”的实施为西部地区新增校舍面积1076万平方米,其中,410个攻坚县新增972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从2003年的3.92平方米增加至2006年的4.66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满足了195万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超出“攻坚计划”提出的新增150万学生的目标。同时,工程也较大改善了边远山区学校的寄宿条件,满足了207万新增寄宿生的寄宿需求,使确需寄宿的山区、牧区、高原和边远地区学生能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为这些地区实现“两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广泛落实,基本解决了西部农村孩子“留得住”的问题。“攻坚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二是建立较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各级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启动实施,全部免除了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到2007年春季学期,在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同时,西部地区195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占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2%;60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享受了生活费补助,约占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总数的50%。

  “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保障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据统计,仅免学杂费一项,西部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同时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学生平均年减负210元、初中生320元;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寄宿生,小学生平均年减负达510元,初中生达620元。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都明显提高,流失率明显降低;其中初中辍学率已从2002年的4.3%下降到2006年的1.87%,水平已与东部基本持平。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广大农村孩子“学得好”奠定了基础。“攻坚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三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此项工程共投入11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0亿元(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各承担一半),地方投入61亿元。工程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40.2万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27.9万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4.5万套,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校,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受益。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初步构建了惠及全国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通过免费发放教学光盘、免费提供视频和多媒体资源以及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免费发送教学资源,基本形成了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学需要的资源体系,覆盖了初中12个学科和小学8个学科。广大农村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工程丰富了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推动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师资水平得到提高。“攻坚计划”的主要任务之四是加强西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起,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两年共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聘特岗教师3.3万名,覆盖了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95个县级单位的4074所农村中小学,缓解了“两基”攻坚地区教师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广西、重庆、甘肃、宁夏等省(区、市)还分别通过清退事业单位占用教师编制、增加偏远地区教师岗位等途径为农村补充了大批合格教师,因地制宜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西部农村教师工资继续得到保障,教师培训得到加强,累计130余万名西部农村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

  到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幅提高,分别达到97%和94%以上,超过了“攻坚计划”提出的95%和90%的目标,进一步缩小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城乡差距。同时,西部地区高层次学历教师比例稳步提高,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59.6%,较2002年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提高了21个百分点。

  (五)西部各省级政府均制订并完成“两基”规划,进一步增加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根据“攻坚计划”要求,西部各省(区、市)均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订并不断完善了各自的“两基”规划,逐年分解细化规划任务,切实保障了规划任务的如期完成。一是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西部地区义务教育总投入中预算内拨款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75%提高至2006年的85%;至2007年底,四川、贵州、云南3省为实施攻坚累计投入省级专项资金均超过20亿元。二是保障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各地按要求将各级财政安排的免杂费补助资金用于学校公用支出,同时根据各自的公用经费标准,落实了农村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总体保障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三是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在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每年中央和地方均安排专项资金,基本满足了当年新增危房的改造需求。

  三、“两基”攻坚是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组织实施的

  (一)“两基”攻坚得到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强力推动。温家宝总理多次就“两基”攻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基”攻坚是本届政府的一项重大目标,要像抓“八七”扶贫攻坚那样抓好“两基”攻坚工作的落实。家宝总理明确批示:“两基”攻坚是一件大事,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切实加强对“两基”攻坚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陈至立国务委员亲任组长。至立同志始终高度重视并直接指导“两基”攻坚工作,就“两基”攻坚先后做出了40多次重要批示,并亲临西部多个省份,在一线指导、检查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各地“两基”攻坚工作的顺利实施。“攻坚计划”启动以来,国务院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2004年2月,在北京召开动员部署会;2005年8月和2006年11月,分别在内蒙古和广西召开了现场汇报会。陈至立国务委员每次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二)西部各省份均把“两基”攻坚列入重要日程,精心组织实施。西部12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及时成立了省级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其中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7省(区)由党政“一把手”亲任组长。在省级政府领导下,地方层层签订了“两基”攻坚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责任。各地按照有关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招标制、项目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信息公开制,确保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和进度。在“两基”攻坚过程中,基层干部群众发扬了迎难而上、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的同志深入崇山峻岭、荒漠高原进行实地勘察和调研;有的同志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经常连续忘我工作;有的同志日夜操劳,甚至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三)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攻坚合力。一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分别与西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两基”攻坚责任书,明确了各省份“两基”攻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按照“攻坚计划”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在制订规划、落实资金、项目审批、监督检查等方面密切配合,并探索和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资金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三是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寄宿制工程”。2005年4月,教育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各地执行,要求各地尽量减免“寄宿制工程”收费,支持寄宿制学校建设。四是强化监督检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国家教育督导团和国家“两基”攻坚办多次组织专项检查和调研,重点加大对困难较多、工作不够到位和资金量较大地区的支持、指导和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了“两基”攻坚的顺利推进。

  此外,在“两基”攻坚中,各地广泛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形成了有效帮扶机制。东部各省市均与西部受援省建立了“县对县”的对口支援关系,西部各省(区、市)也建立了地区内的对口支援关系。

  “两基”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提高了西部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有效地缩小了城乡间、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尽管“两基”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西部地区还有42个县未实现“两基”,这些县均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全面完成“两基”任务的难度还非常大。二是不少已实现“两基”的县尤其是实施“攻坚计划”前实现“两基”的县,“普九”带有一定突击性,很多学校办学条件目前还不如攻坚县,巩固提高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三是农村教师缺少必要的交流培训,高素质教师补充困难,总体素质仍然较差。

  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胡锦涛总书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要求,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不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相关链接